影视推荐 第四期:德国电影(二)

东与西:柏林墙之殇

  

这次推荐的影片全都关于柏林墙。一堵155公里的墙,德国拍了几十年,有主题就是关于它的,也有把它作为叙事背景的;思考角度也在不断变换,或再现历史,或反思解构。拍到如此泛滥的地步,必然有精华也有糟粕,但要讨论德国电影,绝对绕不开这堵墙。


1.通往自由的通道

2个半小时的影片,详细描述了如何挖出一条穿过柏林墙的通道。东边和西边,人性百态,有怯懦也有勇敢,有希望也有悲伤。

片名翻译其实并不准确,原文就是“通道”。而且从影片主旨来看,奔向自由的意义非常淡薄,核心是家人团聚。德国拍的这类影片想要表达的就是“东德”与“西德”的团聚。

片中还稍稍嘲讽了一下好莱坞金元至上的霸道,以及德国人内心对于“自家事”被他们附会政治意义的反感。



2.博恩霍姆大街

又名推倒柏林墙。是一部喜剧,当然讽刺满满,黑色幽默。精彩演绎了1989年11月9日晚,当高层言论和法规存在冲突又没有明确指令时,基层执行者和民众的众生百态。里面提到想去西边的理由也千奇百怪,有比较现实的“探望亲人”,也有“只是想去看看”,更有去逛了一圈回来说“西边太臭”的。

影片有很多精彩的细节与台词,看完回味无穷。配合一点历史知识储备,会发现很多梗。

令人震惊的是,这事是真的!是柏林墙开放那一晚真实发生的情况。柏林墙倒塌后,原来负责边界检查的海关官员失业,写了本自传,这件事才为公众所知。



3.再见列宁

强烈推荐!无论是剧情创意、叙事手法,还是演员表现全都非常出色。丹尼尔·布鲁赫的表演可圈可点。

和前面那些有历史原型的影片不同,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,但里面的情感却无比真实。更重要的是,它是一部认真思考东德存在意义的影片。

片中,生活在东德的民众不再是面目模糊,紧张且恐惧的模样,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,那个短暂存在过的国家同样承载了他们的整个人生。政治格局或许风云突变,但否定自己的人生并不容易,或者是否有这个必要?



4.沉默的教室

虽然故事是围绕一些高中生,但实际说的是两代东德人。

其中一个男孩的父亲,曾因为理想主义参与东德53年事件,被下放至炼钢厂。当他的儿子因为对官僚威权的失望决心逃往西柏林时,对他说可以全家一起去,但他却拒绝了“当逃兵还引以为豪?”。儿子无法理解,但母亲却说“你太不了解你的父亲了,他不会逃离的,他生于这里。”

片中还有几个值得深思细节。一是东德的年轻人和当地驻军的苏联青年士兵起了冲突,后者说“你以为我想在这里吗?”二是一个曾为了反抗纳粹差点牺牲的英雄变成了威权官僚,毫不同情那些学生。



5.芭芭拉

故事其实很简单,但完全体现了德国风格:旁观者视角的叙事,不动声色之下的暗流涌动。最后以一部小说作为隐喻,更是点睛之笔——西德到底映射着什么?

女主就是《柏林的女人》中的主人公,仍然是那种冷静自持的高知女性,台词不多,但所有的戏都在眼睛里。

我觉得豆瓣评分低了。



6.气球

2018年了,德国人还在拍越过柏林墙的题材……

同样是一部关于逃亡的影片,只不过方式是制作热气球。本片翻拍自1982年英国的老片《午夜大逃亡 Night Crossing》。

老版的我没看过,新版这部剧情很紧张,在制作气球、躲避跟踪和逃亡行动等几处关键情节方面把控得相当不错。和其他同类影片一样,善良民众的保护也是他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
因为TK叔出演,而且里面有不少细节他用了自己的真实人生经历,允许我私心强推一下。



7.柏林墙以东

这是一部真·钙片,上映于1987年,当时柏林墙尚且存在,西柏林人可以去东柏林,但东边不可以过去,是一部描绘现实的影片。片中几乎没有什么意识形态的内容,主要着墨于被墙隔开的感情。这也是德国人自己拍柏林墙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地方,德国影片的关注点往往不是政治,而是亲情、爱情,是“柏林墙”这个分割了一座城市的建筑物,如何成为德国历史和人民的伤痕。

电影本身的叙事水平比较一般,有些段落就是音乐配画面一带而过。不过两男主的颜值都不错,并且还有青春年少的TK叔跑龙套。古早片,资源质量很糊。



总结:我之前说过,现在还要强调一遍,与这段历史相关的影片一定要看德国人自己拍的。他们不会简扁平地将“越过柏林墙”描述为一个所谓“投奔自由光明”的意识形态故事,而往往是抛开宏大叙事,聚焦于个体。墙的两边都是德国人,是血脉相连的同胞,无论是走是留,都是出于作为一个人的情感和判断。或许恰恰是这种人性化的视角,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情。


💥 获取方法见置顶

评论(3)
热度(34)
  1.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© 糖番茄 | Powered by LOFTER